書庫 簡介 目錄 A-AA+ 書簽 查字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秦纪一 秦始皇十三年~十四年 李斯嫉杀韩非

资治通鉴白话文作者:金色轰炸机发布:金色轰炸机

2023-2-15 08:59

秦始皇十三年丁卯、西元前234年

桓齮伐赵,败赵将扈辄于平阳,斩首十万,杀扈辄。赵王以李牧为大将军,复战于宜安、肥下,秦师败绩,桓奔还。赵封李牧为武安君。

秦将桓齮率军征伐赵国,在平阳击败赵将扈辄的军队,斩杀十万人,并杀了扈辄。赵国国君任命李牧为大将军,领兵在宜安今河北藁城、肥下今河北晋州与秦军再战,秦师大败,桓齮逃奔回秦国。赵王因此封李牧为武安君。

李牧是赵国最后的擎天白玉柱,架海紫金梁。当年秦国第一战将白起受封武安君,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,有和秦国叫板的意味。

秦始皇十四年戊辰、西元前233年

桓齮伐赵,取宜安、平阳、武城。

秦将桓齮进攻赵国,夺取了宜安、平阳今河北临漳、武城今山东武城

韩王纳地效玺,请为藩臣,使韩非来聘。韩非者,韩之诸公子也,善刑名法术之学,见韩之削弱,数以书干韩王,王不能用。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,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,宽则宠名誉之人,急则用介胄之士,所养非所用,所用非所养。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,观往者得失之变,作【孤愤】、【五蠹】、【内外储】、【说林】、【说难】五十六篇,十余万言。王闻其贤,欲见之。非为韩使于秦,因上书说王曰:『今秦地方数千里,师名百万,号令赏罚,天下不如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,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,大王诚听臣说,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,赵不举,韩不亡,荆、魏不臣,齐、燕不亲,霸王之名不成,四邻诸侯不朝,大王斩臣以徇国,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。』王悦之,未任用。李斯嫉之,曰:『韩非,韩之诸公子也。今欲并诸侯,非终为韩不为秦,此人情也。今王不用,久留而归之,此自遗患也;不如以法诛之。』王以为然,下吏治非。李斯使人遗非药,令早自杀。韩非欲自陈,不得见。王后悔,使人赦之,非已死矣。

韩国国君韩安向秦国割让土地,并献出国君的大印,请求作为秦国的附庸,派遣韩非为使节往秦国拜谒问安。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之一,精通刑名法术的学说。他看到韩国国力日益削弱,多次写信给韩王求取录用,但总得不到韩王的任用。于是,韩非深恶韩国治国不致力于访求人才,选任贤能,反而推崇虚浮、淫乱无能的蠹虫之辈,把他们安置在与实际功劳不相称的高位上;国势宽松时骄纵宠爱那些徒有虚名的学者,国势紧急时就征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;所培养的人不是所能任用的人,所能任用的人却又不是所培养的人。为廉洁正直的人遭受奸邪不正的权臣的排斥而悲伤。他考察了以往的得失变化,撰写了【孤愤】、【五蠹】、【内储】、【外储】、【说林】、【说难】等五十六篇文章,约十多万字。秦王秦王听说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,便想约见他。韩非正好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,就趁机写信呈给秦王,劝说道:『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,军队号称百万,号令森严,赏罚公平,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。而我鲁莽地冒死渴求见您一面,是想说一说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略。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,那么,您如果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,战领赵国,灭亡韩国,使楚国、魏国臣服,齐国、燕国归顺,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,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,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,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。』秦王读后,心中颇为喜悦,但一时还没有任用他。李斯很忌妒韩非,便对秦王说:『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,如今您想吞并各国,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,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,这也是人之常情。现在您不用他,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,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。还不如找个罪名将他除掉算了。』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,便把韩非交给司法官吏治罪。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,让他及早自杀。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陈述冤情,但却无法见到秦王。不久,秦王政有些后悔,就派人去赦免韩非,可是韩非已经死了。

扬子【法言】曰:或问,『韩非作【说难】之书而卒死乎说难,敢问何反也?』曰:『「说难」盖其所以死乎?』曰:『何也?』『君子以礼动,以义止,合则进,否则退,确乎不忧其不合也。夫说人而忧其不合,则亦无所不至矣。』或曰:『非忧说之不合,非邪?』曰:『说不由道,忧也。由道而不合,非忧也。』
臣光曰: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,爱其国以及人之国,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。今非为秦画谋,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,罪固不容于死矣,乌足愍哉!

扬雄【法言】曰:有人问,『韩非著【说难】篇议论游说之难,而他自己最终竟又死于「说难」,那么我冒昧地请问,是什么原因使他的行动与言论相违背呢?』回答是:『游说之难就是他致死的原因啊!』那人问:『这是为什么?』答道:『君子依照礼制行动,按照道义停止,所鼓吹的学说合乎礼义就大胆去做,不合乎道义就不要做。如此根本不用去担心自己的主张不合乎别人的意志。去劝说别人而又顾虑自己的说词不合别人的心意,那么也就会各种手段无所不用了。』有人问:『韩非正是担忧自己的主张与对方的意志不相吻合,不是吗?』答道:『游说他人却不遵照礼义准则,这是值得忧虑的。而如果遵循了礼义准则,只是主张与他人的心意不合,便不必担忧了。』
臣司马光曰:我听说君子由亲近自己的亲人而至亲近别人的亲人,由热爱自己的国家而至热爱别人的国家,因此才能功勋卓著,名声美好,从而享有百福。如今韩非为秦国出谋献策,首先就是要以灭亡他的祖国来证实他的主张,犯下此类罪过,本来就是死有余辜的,哪里还值得怜悯啊!

李斯与韩非同为荀子的门生,如此不念同学之情,欲知其于死地,李斯的狠毒与庞涓有得一拼。由此可以看到,李斯日后做出焚书坑儒、篡改遗诏等事,并不奇怪。至于韩非,虽然当时列国之间人才流动性很大,士人在一个国家不得志,可以去别的国家求职。但韩非作为韩国王族,只能以死效忠韩国,别无他路。去敌国求职,给敌人献的第一个计策就是灭亡自己的祖国。韩国一旦被灭,韩非的先祖还能在宗庙里享受祭祀吗?韩非的同族至亲还能安稳地生活吗?所以,韩非的行为,纯属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小人行径,死了也活该。荀子一代名儒,教出这样两个学生,真是师门不幸。

打開手機掃描閱讀

收藏 書評 打賞

上一頁
返回頂部